还记得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怎么说的吗?
“抑制资产泡沫”、“去杠杆”……
与此同时,根据一财的报道,《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至各银行,这同样意味着,史上最严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已箭在弦上。
似乎已经看到很多开发商哭晕在墙角的情景了——企业还在,钱却没了,嘤嘤嘤~
国家来“去泡沫”了
在这份被披露的《办法》中,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重点包括: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分为基础类理财业务和综合类理财业务;禁止发行分级产品;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限制性投资;银行理财计提风险准备金等。
必须注意到,《办法》要求资本净额超过50亿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才能投资权益类和非标资产,且非标资产只能通过信托通道。因为到现阶段中小银行(诸如城市商业银行及部分农商行),存在较多的非标和权益配资业务,可能会影响到非标资金链条。
东方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竺劲就指出,《办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抑制资产泡沫以及金融行业去杠杆。
其实邦爷发现,从2008年开始,银监会就出台了好多法律条文来遏制银行理财业务,其实也是为了控制银行风险。
而根据中信建投的分析,理财资金投向中20%投向存款、货基;40%~50%投向债券市场;10%投向权益,而20%左右投向非标资产。权益类投资规模预计2.5万亿左右;非标资产规模预计5万亿。
这意味着,监管新规出台后,权益投资预计减少20%,减少5000亿规模;而非标资产规模预计减少20%,减少1万亿,而委外规模可能继续增加。
房地产最先“中招”?
但说到泡沫,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明显比证券市场还大,而房地产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去三四线城市库存,二是抑制来自房价和地价的泡沫。
为什么房地产泡沫这么大,邦爷认为,是杠杆撬动的。现在国家要去杠杆了,房地产想必会是第一个遭殃的。
有言论甚至说:说白了,《办法》就是在抑制开发商拿地王。
怎么说?我们知道开发商拿地的钱来自多种通道,包括基金资管、证券资管等等。
银行可以把钱变为股权类投资,这其中包括了权益类和非标资产,这样的话资金用途比较灵活,在开发商拿地前钱就可以进入项目公司。“全生命线”的房地产资金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如果是通过信托,则需要在拿地后才能获取资金。
而《办法》的出现则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开发商拿地的资金少了来自银行的那部分,二是利率变高。
竺劲认为,通过资管获取资金的利率此前在7%~8%之间,但之后债型成本可能会上升到12%以上。纯信托的资金来源多样,《办法》会让资金来源少了一块,开发商如果撇开银行单独募集资金,成本则会达到12%以上。
今年上半年,开发商拿地的钱大部分甚至100%都来自银行,所以银行一断供,中小型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变高,轻言拿地将谨慎。
抑制地王效果大吗?
再谈到上文提到的“《办法》就是在抑制开发商拿地王”的说法。
今年上半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拍出了200多个“地王”,苏州27宗、杭州25宗、合肥22宗、南京21宗、上海17宗、天津14宗、北京12宗、武汉11宗……
虽然上半年地王多数都是国企央企拍得,比如中国电建、葛洲坝、招商、华侨城、鲁能、保利……这些都是不差钱的主,《办法》的实施,或许也不会对资金实力强大的国企央企产生太大干扰(毕竟中国的“信贷歧视”一直存在)。
但不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又要面临不断提高的资金成本的中小型开发商,日子会更难过。而当有实力竞争土地拍卖的开发商会变少,土地价格或许能得到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