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央行的一次罕见“乌龙”操作又拨动了市场的“降准”神经。例行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意外出现了正回购招标,但几分钟后即被撤回。
央行按兵不动,让市场各方都患上了“降准综合征”。预期强烈的降准“靴子”未落地之前,央行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和降准、降息扯上关系。
昨日(10月16日),央行的一次罕见“乌龙”操作又拨动了市场的“降准”神经。例行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意外出现了正回购招标,但几分钟后即被撤回。
此举让一级市场的交易员一头雾水,正回购的重启意味着要降准?但是,随后央行的公告显示,当日并无正回购操作,只有逆回购。
对此,央行新闻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终的情况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的公告为准,没有正回购,应该就是一个操作失误。”
意外的“正回购”
“央行今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8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及580亿元人民币28日期正回购操作。”昨日上午9时许,央行进行正回购的消息传出,并引来市场高度关注。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意味着央行昨日净回笼400亿元。
“这段时间,大家都习惯了逆回购操作,今天上午招标系统里突然出现了正回购,我们都很意外。两者方向是反的,央行真要通过正回购来回收流动性,那大家投标就会更谨慎。”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交易员表示。
北京一家国有大行的交易员也证实,招标系统先出现了逆回购,后又出现580亿元正回购操作,两者同时出现,让人有点不明白:这到底是要放钱,还是要收钱?
在这位国有大行的交易员看来,现在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的确比较宽松,但也不至于需要央行利用正回购来回收流动性。目前未到期的逆回购还有7000亿元左右,央行通过动态调整已经使得目前的资金面比较合适。
天津某银行人士也表示,央行前段时间一直通过逆回购来释放流动性,这已成了常态。要保持池子里的水比较平衡,肯定也会有出有入。央行如现在进行正回购,很有可能就要通过“降准”来抵充了。
最终,正回购被证实是“乌龙事件”。央行昨日公告显示,当天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6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七天期180亿元,中标利率为3.35%;28天期580亿元,中标利率3.60%。央行新闻处相关人士也表示,没有正回购,“应该就是一个操作失误”。
多位交易员表示,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现这样的乌龙,还是第一次。
降准预期未消
尽管此次“正回购”的出现被证实是一个乌龙,但市场对央行 “降准”的预期和猜测并没有因此停止。
近4个月来,央行一直通过逆回购,向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9月的最后两周,央行进行了天量逆回购,节前的资金面紧张得到缓解。但是进入10月,巨量逆回购到期和财政存款的上缴,将使银行资金面又会紧张起来。
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就在微博上表示:“后面三周有一万亿的流动性要回抽,(7000亿回购到期,4000亿财政存款上缴),看央行如何应付。”
有交易员也认为,10月份的降准可能性最大,因为资金的缺口也很大。10月16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中,隔夜利率上涨16.5个基点至2.2058%,7天利率涨1.91个基点至2.7933%,14天利率跌3.25个基点至3.1988%。
同时,通胀的温和反弹也为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CPI同比增速为1.9%,环比增速为0.3%。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9月份数据有助于平复市场的通胀预期,再加上10月有6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或令降准预期再度升温。
但也有不同观点。东方证券认为,通胀将温和反弹,政策力度继续偏弱。9月M2同比增速已在调控目标之上,预计年内央行逆回购操作或将常态化,降准的概率在下降,降息的可能性较小。
相关阅读:央行本周四进行逆回购590亿! 全周净投放1640亿
(来源:经济参考报)周四,央行进行了590亿元逆回购。其中,7天期交易量为120亿元,14天期交易量为470亿元,两种期限的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40%。
WIND的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资金1700亿元,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100亿元。央行周二进行了26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全周实现净投放1640亿元。
1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整体偏跌,隔夜品种领跌约20基点(BP)。具体来看,隔夜、2周、1月和6月品种各下跌20.25BP、9.91BP、17.4BP和0.15BP。相较之下,1周和3月品种小幅上涨0.08BP和1.07BP。9月和1年品种分别持平于4.2561%和4.4002%。
申银万国的研报指出,从央行构建基准利率指导体系的角度出发,央行确实有动力将公开市场回购规模保持在相对高位“当公开市场的逆回购余额保持相对高位时,公开市场回购利率才对整体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强力指导作用,也更有助于提升该利率的基准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