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租房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建设管理模式。公租房建在哪里?建什么样的公租房?公租房该如何维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公租房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公租房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真正做到“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使保障性住房真正惠及困难家庭,使住房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并长期运转下去。
公租房建在哪里?在空间布局上,要实现生活的便捷。公租房的优点是其灵活性,能在工作地就近配租,就能实现职住一致,缓解职住分离带来的通勤问题。因 此,公租房位置上应距就业区域较近,便于职住一致;应分布在轨道交通沿线,方便出行;配套设施和服务应比较完善,方便生活。要把平衡就业和生活作为目标, 协调房屋建设与交通拓展,在实现基本住房保障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土地优化利用、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有效共享、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在社会布局上,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统一。住房不仅承载着居住功能,而且承担着文化功能。因此,公租房的住房建设要与社区建设相一致。建设公租房的地方, 应功能齐全,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在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上实现社区文化特色,降低生活成本,保障中低收入人群能够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比 如,北京就规定商品房中配建保障房的比例不得低于30%,从而在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兼顾了相关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公共利益的共享。
要建什么样的公租房?一是户型小。公租房保障的是居民基本住房需求,设计上应以满足基本生活为限。户型小不是一味地追求面积窄,还要求满足基本需求,促 进土地资源集约、有效利用。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地资源矛盾突出,因此公租房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障家庭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大力发展小户型, 在同样多的土地、资金的条件下建设更多套数的公租房,解决尽可能多的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二是品质好。公租房保障对象具有阶段性特点,要 在不同的保障家庭中循环使用。因此,公租房必须建成精品住宅,既要在建造结构、建筑选材、空间设计、功能优化等方面下大力气提高针对性,通过前瞻规划设计 使得公租房质量可靠、结实耐用,又要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使公租房适合于长期持有和有效运营管理,实现公租房资源的持续周转、有效利用。
三是标准化。公租房需要长期运营,经营机构有大量的公租房需要长期维护。因此,公租房建设需要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和住宅产业化。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建筑 设计标准,探索公租房规划建筑体系,力求做到规划设计标准化、设施设备人性化。同时,要加强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育产业化制造企业,推进公租房建筑 部品部件的产业化水平。
公租房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这样才能将住房保障的目标落到实处。
首先是科学的标准,严格的执行。应该制定科学的准入、退出标准,严格审核准入家庭,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使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退出;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细化管理措施;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动态巡查制度,了解公租房使用情况,防止骗租现象。
其次是寓管理于服务,与社会建设相协调。公租房不仅为保障家庭提供住房,同时也要提供服务,使住户不仅有房住,而且住得开心。应通过优质、一流的服务,来更好实现公租房的保障目标。要实现公租房管理与社区建设相协调,增强承租家庭的社会参与,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第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人文关怀。要按照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程序、统一设备配置、统一人员培训的要求,打造具有一流水平的管理服务团队,形成管理服务品牌,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当前,各地公租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为了使这一新的住房保障方式走上理想路径,还需多措并举,大力营造公租房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应对公租房发展进行持续的财政投入,加快公租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机制,确保公租房建设用地;增加商业配套比例,增强公租房自我造血能力;允许规划设计针对性调整,符合租赁对象需求特点;加大公租房建设税收优惠力度,降低建设成本;完善公租房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稳定的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在完善法律保障方面,应尽快出台基本住房保障法,明确公租房管理主体、权利和义务;尽快完善具体操作性制度和日常管理机制,如建立租户行为日常打分制度;完善公租房租赁合同,通过合同约定租户的日常租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