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卓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就来到宁波,准备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完婚。小卓妈妈决定,在宁波给小卓买套房。
然而,去年2月份,宁波出台了“限购令”,规定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必须提供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才能有买房资格。
小卓初来乍到,连工作都还没找到,更别提纳税证明及社保,根本无权买房。
咋办?母女俩一时被难住了。
让人意外的是,一个多星期后,小卓成功地买了一套房子。
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小卓说,她是通过房产中介公司,搞到了购房资格。
昨天,记者就此展开了暗访。
只需身份证+1.5万,就可弄到购房资格
昨天,记者以“初来宁波工作,想买房”为由,来到了江北丽江东路的一家房产中介咨询。
中介很热情,一听记者的介绍,就大包大揽,说只要“补缴”13个月社保,就可弄到购房资格。
”补缴“的办法也很简单,只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再交1.7万元钱就行。
说着,中介从抽屉拿出近十本医保手续,告诉记者,“这是我们近期办的,社保手续当时就可以拿走使用,医保手续稍晚一些出来,客户还没来取”。
帮没有购房资格的外地人规避限购令,这在宁波房产中介中并不是个案。
昨天,除了上述中介,记者还随机走访了另外4家中介,其中有小型的个体中介,也有大型连锁中介。对方无一例外,均表示可帮忙搞定“限购令”。
它们给出的价码也差不多,只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及1.5万元左右的费用,1~3天内,就能帮忙弄到购房资格。
中介透露搞定“限购令”的成本只需6000元
中介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记者以咨询为名,在一家中介公司里,细细询问了此中的环节。
记者:“你们通过什么方式给我交社保?把我挂靠在你们单位吗?”
中介:“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不过你要办也要等8月初了,每个月的下旬是不能办理的。”
记者:“交社保需要劳动合同吧?是否需要我跟你们公司签劳动合同呢?”
中介:“合同是需要,还需要其他手续,但不需要你签字,我们都会帮你搞定,你只要提供身份证就行。”
记者:“我准备按揭买房,交社保的单位和我办按揭时出具收入证明的单位对不起来怎么办?”
中介:“我们会为你提供收入证明,只要月收入不超过1万元,银行就不需要提供纳税证明。”
记者:“这样的社保手续上,会不会写着‘补缴’一类的字样?开购房证明或办贷款会不会有影响?”
中介:“不会的,我们为很多客户做过了,买商品房和二手房的都有。”
记者提出,把身份证和钱直接交给他们,对此有点不放心。
中介说,补缴社保本来就是件正常的事,如果不放心,8月初可以跟他们一起去社保中心。
记者随后又提出,能不能便宜一些。
“最低价格也要15000元。”中介说,这笔钱里,有9000多元是要打入社保账户的,剩下的钱有一部分是“关系费”。
也就是说,除去9000多元直接入社保账户的,最少只要6000元,中介就可搞定“限购令”。
市场上已有人专做此业务
在暗访中,除了一家中介表示需要“找个公司来挂靠,比较麻烦”外,其他3家都说会委托他人代办。
这个“他人”又是谁?是某公司还是个人?记者提出疑问。
“你不用管那么多,只要有身份证,1~3天就能办好。”各家中介工作人员都不愿意细说。
记者反复询问下,一家中介的副经理透露了一点内幕:以前遇被限购的外地客户要买房,他们都要自己找同意挂靠劳动关系的单位进行操作,很麻烦,现在市场上有专人在做这项业务了。
“我们也就赚一点介绍费。”这名副经理说。
律师:“买社保”有违诚信但合法
“补缴”社保规避“限购令”,这事到底合不合法?
记者就此咨询了浙江亮明法律师事务所嵇思涛律师。
嵇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上讲,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种行为只能算作是违背了诚信原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补缴社保本来是一个正常现象,可“限购令”的条文中存在漏洞,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购房者正好借此打了擦边球。
该人士认为,想杜绝此类行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限购令”,比如开具购房资格证明的单位或银行要仔细审核购房者社保是否属于“补缴”范畴等,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对调控政策作出合理调整,使外地购房者的刚性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