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7时,嵊泗往上海方向的“岱山9号”客滚轮从李柱山码头出发,开往沈家湾客运码头。 8时40分许,客滚轮靠上沈家湾客运码头,比原来停靠小洋山临时客运码头缩短近50分钟。当天,沈家湾客运中心投入试运营,从李柱山开往小洋山客运码头的所有航班都移至沈家湾客运码头,高速客轮航行时间也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交通不便,是嵊泗人的切肤之痛。长期以来,嵊泗交通繁忙路线的运输能力极度紧张,不仅客运能力短缺,货物运输也受到极大制约。特别是在春运、暑运、“十一”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期,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目前嵊泗与上海的陆岛联系主要依靠芦潮港和小洋山两座客运码头,芦潮港码头海上运距较长,与嵊泗李柱山码头水上距离为26海里,而小洋山临时客运码头位于洋山深水港主航道内,基于通航安全,过往船舶需限速行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通行时间。
海上交通提速,嵊泗必须另外选址。既要保证连接上海这条主动脉的畅通,不能偏离洋山深水港太远;又要保证北上的定海方向船只在洋山一带靠泊,便于上海、定海之间的旅客往来。沈家湾与李柱山码头水上距离为17.5海里,乘船时间可缩短近20分钟。
2009年12月28日,沈家湾客运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包括客运站、客运码头、接线公路和防波堤。设计年吞吐量为运客75.48万人次,运车2.63万辆车次。整个客运站包括客运中心大楼、站前广场、停车场等,拥有1个1000总吨级车渡泊位和3个500吨级高速客轮泊位及配套设施。客运大楼按一级水路客运站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在设计上遵循海岛特性,把它设计成了船型,船头高17米,船尾高19米。整个客运大楼分3部分,中间的一区为候船大厅,能容纳2000多人。
试投运当天,开往上海方向的除8个常规航班外,又加班23个班次,总班次达到31班,输送游客人数达9100多人次,创历史新高。“这要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嵊泗县交通运输局运输安全科科长林敏海说,“之前受小洋山临时客运码头泊位的影响,即使船只运营能够保证,也没地方停靠。”林敏海说,原先嵊泗往上海方向每天有6个班次,现在航行时间缩短了,正常航班已增加到8个。在旅游旺季,加班航次密度也可提高,比如原可加班2个班次,现在可达到3个。沈家湾客运中心的投入,可实现繁忙路线的分线运输,减轻客流高峰期的运输压力,极大地释放既有的运输能力,为嵊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
据预测,至2015年,嵊泗与上海经洋山通道的客流量将达75万人次以上,沈家湾客运中心投运后,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车流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嵊泗旅游旺季时游客进出难问题。
另据了解,当天,沈家湾至枸杞的高速、客滚航班也投入试运营,中途停靠新建的五龙客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