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利润每半公斤只有几分钱,在运输保管、人工支出的高额成本下,在外地粮企销售点进驻岛城的激烈竞争中,如何让国有粮企从中盈利?“购粮时,半分钱都不能让! ”市军粮加工中心主任徐复业说出了他的经营之道,这是他实现市军粮加工中心连续五年盈利的法宝之一。
临危受命,勇挑大梁
市军粮加工中心,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完全参与市场经营的国家粮企。自上世纪90年代初粮食购销政策开放后,我市其他国有粮企逐步退出市场。
而市军粮加工中心从2003年以来,面对微薄的利润,激烈的竞争,连年亏损,员工人心涣散……
2006年3月,50岁的徐复业临危受命。
徐复业曾从事仓储管理工作30余年,他认为保护好仓库里上万吨粮食不变质,是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此外,他还认为把好进货源头关,降低粮食加工成本,也是为企业争取利润的潜在空间。
说干就干。徐复业与技术工人沟通后,取消在粮食加工中使用每小时18.5千瓦的凉米机,通过改变成品米堆放高度的方法,达到与使用凉米机一样的保质效果。而这一项简单的改进,为企业每个生产日节约用电440千瓦,创造年经济效益近10万元。
“每斤省半分钱,1万吨粮食就省下10万元”
去年,市军粮加工中心运营成本达200多万元,而“大管家”徐复业却从区区每斤赚几分钱的差价中获得盈利。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购粮时每斤贵半分钱,那么1万吨就贵了10万元。所以徐复业在进货时,总是磨破嘴皮与卖方讨价还价。
水分含量过高的粮食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发黄霉变,从而造成巨大损失。每批次的粮食,徐复业都亲自前往发货点检查验收。 2008年冬季的一个下午,他到东北调运军粮加工稻谷,在零下30摄氏度、海风凛冽的营口港,检查装运的粮食。
记者在成品粮仓库看到,一袋袋大米堆放有序,每堆还罩着透明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可以保温、隔离外界空气中的水分,起到保护成品粮的作用。 ”徐复业解释说。
通过严把粮食质量关,徐复业上任6年以来企业无一例安全和坏粮事故,而该企业的“均嘉”品牌系列大米也深受客户的青睐。
“不能因自己的疏忽,亏掉国家的钱”
上任初期,徐复业向一位东北某国营粮食供应商交了100万元钱买粮。但半个月过去后,对方还没有发货的迹象。这下徐复业急了,他立马坐火车北上,逼着他们发货。
徐复业说,“如果我是私企负责人,亏本买卖自己可以承担后果。但作为国企负责人,决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为国家带来损失。 ”赶到东北后,徐复业亲自检查核对粮食数量、品质,并跟着运粮船回到舟山。
还有一次,徐复业和一位江苏粮食商人订下合同,准备购买500吨稻谷和200吨大米。合同订下后,恰逢粮食涨价,对方就想毁约。徐复业严辞拒绝:“如果以后还想继续做生意,就按原价发货。 ”最终,对方还是遵守合同发货,之后两人还交上了朋友。
徐复业讲诚信、重信用的作风在业界出了名,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现在只要向一些粮企打个电话,在无须付清余款的情况下,就能直接发货。按他们的话说:“跟徐总做生意,放心。 ”
员工收入年均增长25%
在2006年之前,市军粮加工中心员工年人均收入不足12000元,低于当时市里普通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徐复业任职后,始终把增加员工收入放在心上。2011年,该企业员工人均收入已超过30000元,年均增长25%。徐复业说,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工作,稳步提升收入才能让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企业凝聚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如今,市军粮加工中心的经营范围已从早米、东北米、江苏米,扩大到精品稻花香。而作为企业的主心骨,徐复业几乎一年365天天天扑在工作上,谈粮价、拉业务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