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以“港市”闻名,历史悠久。早在近500年前的明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者就占据了舟山双屿港,它一度成为亚、非、欧各国商人云集的国际贸易中心。17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英国政府图谋侵占舟山,并宣布定海为自由贸易港。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的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舟山群岛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双屿港:16世纪东亚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
舟山双屿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兴起,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西方贸易的扩张有关。明正德末嘉靖初,江南随着农业经济的兴盛,商业经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宁波和舟山成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中外贸易港。此时,西方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开始向东扩张,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葡萄牙通过好望角航路,西班牙通过麦哲伦海峡航路,先后来到东方世界。舟山双屿国际走私贸易港的形成就是葡萄牙等外国商人与福建、浙江等中国商人相结合的产物。
双屿港是因双屿洋(今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而得名的港口。双屿洋“悬居海洋之中,去定海县六十余里”,是进出宁波甬江的必经航道,是宁波的“门户”,是海上从事走私贸易的理想港湾。自明朝实行海迁政策以后,双屿洋成为“国家驱遣弃地,久无人烟住集”,明朝中后期,开始为中外商人所注目,渐成为著名的走私港。一般的说法是,葡萄牙人在广州受到沉重打击后,便转赴福建、浙江,这是官方的说法。但从民间的商业角度看,则是葡萄牙商人为了节约商业成本,“欲避抽税,省陆运”。在广东中转货物,运输费高,税也高。由于这些外在因素,葡萄牙商人有意进一步向内陆市场发展。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江浙一带,广东只是中国政府规定的西洋商人最初的落脚点。于是,“福人导之,改泊海仓、月港。浙人又导之,改泊双屿”。从此,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东南亚商人纷至沓来,在双屿港进行互市贸易。
双屿港的发展是由于日本商人的加入。 1523年(明嘉靖二年),由于争贡之役,浙江市舶司被下令关闭。维持150多年的中日国家间朝贡贸易体系崩溃,迫使日本商人走上海上走私贸易之路。日本商人的加入,使得双屿港海上贸易市场日趋繁荣。双屿港原来只有中葡间双边贸易关系,随着日本人的加入,使之成为多边贸易,双屿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自由港。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粤、闽、浙、徽等商人也蜂拥而至,一时“舶客拥有徒众万人”,入夜灯火通明,一派繁荣。凡是运到那里的货物都可以获得三四倍的利钱。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胡椒、檀香、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地运到双屿港交易,换取中国丝绸、布匹、瓷器、药材和茶叶等商品。
面对双屿港的自由发展,地方官员有人主张开海禁,顺应海上的贸易发展,有的则主张禁止。在地方官争论不休中,双屿港却得到了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由港兴市,由市兴镇,双屿港区实际成为一个较大的小城镇。岛上有居民3000人,其中葡萄牙人就有1200人,又有永久性的市政厅、天主教堂、医院等。另外,至少还有十多个国家的商人。当时,互市贸易盛况空前,仅葡萄牙商人每年的贸易额就超过300万克鲁查多 (葡萄牙货币单位)。双屿港的兴起,是中国贸易中心北移的表现。有历史学家称“双屿港邻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借助浙东运河可与明朝的经济神经中枢京杭大运河连接,从经济地理角度来说,双屿港的价值远胜澳门”。然而,在明朝政府看来,双屿港违背了当时的海疆政策与海防政策,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朝廷命官兵围剿闭港。这样以葡萄牙殖民者为主的西方人苦心经营二十二年的国际走私贸易港就这样消失了。
双屿港的兴衰见证了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向东方拓展市场的历程。它比澳门还早近十年,是当时东亚最早、最大、最繁华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定海港:19世纪中叶英国宣布为自由贸易港
英国人在明朝末年来到中国,揭开了中英关系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了英国人对舟山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觊觎。在英国人看来,舟山一直是“中外通商的要津”,邻近中华帝国第二大城市——杭州,为当时最大对外贸易港——宁波的外泊港。舟山是英国人眼中的通商理想之地。
1637年(明崇祯十年)6月,英王查理一世派遣东印度公司主任威得尔率领五艘船舰去中国,并命令“如果发现任何机会就把他们可能发现的和认为对我们有利益、有荣誉,值得据为己有的一切地方占据下来”。威得尔接到指令后,便四处活动,选择侵占地点,其中之一就是舟山群岛。 1685年,清政府开海禁,在宁波设立“浙江海关”;1698年,在定海设立“红毛馆”,准许外商在舟山进行贸易。
1793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的政府代表团对中国进行访问,曾在舟山作短暂的停留和访问。其间,马戛尔尼根据英国政府的指令,以照会形式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项要求,其中有关舟山的就有两条:一是开放舟山、宁波和天津为通商口岸,二是将舟山附近一个不设防的海岛让给英国,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当时被乾隆皇帝断然拒绝。1816年,英国政府又派出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再度来华,途经舟山群岛北上到天津进京。临行之前,外交大臣罗加士里的训令中也有“要求开通广州以北港口包括舟山”的内容。
1830年,主要与鸦片贸易有关的47名英商一起上书英国议会,建议英国政府“采取与国家相称的决定,在靠近中国的沿海地区取得岛屿一处”。英国政府接受了这项建议,但在具体的侵占目标上出现了较大分歧,锁定范围大致有舟山、福州、厦门、台湾等,而在诸多目标中舟山的呼声是非常高的。 1837年,英国海军上校义律寄给巴麦尊一份备忘录,建议英国派出军队“不是在广州,而是在舟山和舟山以北建立根据地”。1839年,英国侵略者在正式发动对华战争的前半年,英国政府最终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占领舟山。
1840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下达作战部署,首先封锁珠江口,然后全力攻占舟山并作为军事大本营。英国海军上校义律在致海军少将梅特兰的信中说道:“舟山群岛良港众多,靠近也许是世上最富裕的地区,当然还拥有一条最宏伟的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如果英国占领舟山群岛的某个岛屿,而且皇帝也允许其人民可以在那里与我们贸易,我确信女王陛下政府定会感到欣慰,大不列颠将会得到巨大的利益,该政府的第一步措施无疑将是宣布它是各国船只进出的自由港和建立适中而自由的关税;我相信,在这样的一个基地上必定可以获得这样的权利,这个基地不久便会成为亚洲最早贸易基地,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基地之一。”可见,英国人看中的是舟山的港口和贸易功能,希望把它变为对华贸易的最佳口岸,当用和平的方式无法获取时,他们用枪炮来解决。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7月5日,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定海沦陷。英国侵略者入侵舟山后,一方面成立军政府,另一方面对舟山城乡大肆劫掠破坏,激起了舟山人民强烈的反抗。英国侵略者为了摆脱侵占舟山后的困境,竟以撤军为筹码,提出退还舟山占据香港问题,遂引发中英关于舟山与香港问题的交涉,签订了后被中英两国政府所否定的《穿鼻条约》,英军退出定海。值得指出的是,侵华统帅义律于1841年1月26日武力侵占香港岛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大为恼火,指责义律不该放弃舟山而去占领香港,赔偿600万也太少。于是解除了义律职务,任命殖民老手璞鼎查重新占领舟山。 1841年9月,英军再度进攻舟山,定海三总兵蒙难。英军再次占领定海后,在定海设立政府,1842年2月10日,宣布定海为国际自由贸易港。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除了得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及赔款等条款外,第十二条还特别规定:“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1846年4月7日,两广总督耆英在虎门与英国公使德庇订立《退还舟山条款》,主要内容是:“英军退还舟山后,大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与他国;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伐,大英皇上应为保护无虞。”公然把舟山列为英国的保护地。当时的清政府,由于考虑到舟山在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最终以割让香港给英国做殖民地,来换取舟山。
舟山群岛新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自由贸易岛
众所周知,舟山群岛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最前沿和沿海开放带的中部,处于南北海运与长江水道的交汇点,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
早在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内地布局建设国际化城市或国际大都市战略规划时,以香港自由港为目标,提出“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 1991年11月,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到舟山考察,代团长、港事顾问吴康民考察后在香港《明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按照邓小平“我们在内地要造几个香港”的愿望,第一个提出“把舟山造成香港”的建议。199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民建中央副主席汤元炳等21位政协委员在会上作了联合发言,认为再造香港,舟山是理想的选址。只要充分利用舟山港口的资源优势,未来舟山港必将步入与中国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的西太平洋国际枢纽港的行列。同年9月,全国政协京外常委一行31人,在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刘秉彦为团长的带领下,视察舟山,并建议中央“应给予舟山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目前最为现实、最有条件的是将舟山群岛作为自由港对外开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还编发了“三十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建议中央将舟山群岛建设成为自由港”的专报。与此同时,香港《文汇报》以整版篇幅刊登记者刘士昕《舟山开发:再造香港的理想之地》的文章和照片,他在对舟山港与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深水岸线、航道水深、巨轮锚泊面积作了详细对比后认为,舟山港条件比维多利亚港还要优越。美国《商业周刊》也专门刊登稿件,认为舟山港口优越条件,称可与荷兰鹿特丹港相媲美。
1993年2月11日,岙山基地迎来了第一艘来自英国的31.8万吨级超级油轮“兰姆帕斯号”,这艘巨无霸油轮装载着从英国北海运来的原油18.96万吨,稳稳地进入舟山港,顺利靠泊岙山码头卸油。《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在头版作了醒目报道,称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沿海港口第一次接待外籍巨轮靠泊码头卸油,开创了我国港航史上的新篇章。舟山港开始从过去的渔港、军港向商贸港过渡,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1987年4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舟山港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1988年舟山市区正式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被列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先行规划和发展的城市。 1996年8月20日,岙山原油中转码头对外开放。从2003年起先后三次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调整和扩大舟山港对外开放范围,从而使舟山港的对外开放范围达到了1193平方公里。
2005年12月10日,举世瞩目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正式开港,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区之一,时至今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依然位于中国第一、世界第一。2005年12月16日,浙江省政府决定,宁波与舟山港资源整合,对外统称“宁波—舟山港”。从2010年起,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开始超过上海港,并且增速为中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港”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大港”。今天,舟山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宁波—舟山组合港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环境独立,深水口岸发达,海陆空运输便捷,成为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0年与2011年岁末年初,舟山市委、市政府就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取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向中央和国务院汇报。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分别批示国家发改委研究设立舟山群岛新区问题。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并提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同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区域的发展”,鼓励舟山先行先试,给予权限,创造经验,探索海洋经济发展路子。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4月1日,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听取了“浙江沿海项目组”和舟山群岛新区有关工作的汇报。4月8日,温家宝总理还亲临舟山视察海岛海洋的开发工作,这给舟山人民以莫大的鼓舞。短短一年多时间来,舟山群岛新区实现了从酝酿、明确到国务院批复的“三级跳”,舟山也实现了海岛时代、大桥时代、新区时代的“三级跳”。她凝聚了市委、市政府的集体智慧和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的精神,为舟山的发展赢得了历史性的机遇。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目前,舟山新区规划已由浙江省政府上报到国务院,根据国家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和五大功能目标,十年内基本形成框架。实现“四岛一城”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发展阶段分三步:第一步,建成保税港区;第二步,建成自由港区;最后当保税港区、自由港区建设基本完成后,力争在2020年前后将自由港区的各项政策扩展到全市范围,使之成为我国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自由港城。
历史不能复原,但辉煌可以重现。今天,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承载着国家海洋战略的使命,将真正步入新的港口时代,舟山群岛近五百年以来的自由港之梦也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