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嵊泗绿华海域减载平台的值班人员,突然发现一条吸沙船正在慢慢靠近平台,企图靠在平台内侧作业。考虑到吸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平台的基础,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劝阻,但这条吸沙船根本不听。“幸亏平台上常驻着海事部门的人,第一时间出面执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嵊泗浦远散货减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海凌说起前几天发生的此事仍心有余悸。他说,正是嵊泗海事处主动送服务上门,长驻在海上的平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为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监管带来了双重效益。
据庄海凌介绍,绿华减载平台地处绿华锚地海域,离嵊泗本岛有10海里。按规定,如有一艘二程接载船要减载,企业工作人员就必须到位于嵊泗马关的海事处办理签证,乘船来去加上办证时间,需要近3个小时。“这不仅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最关键的是还要对减载作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靠泊时间超过的话,公司还要赔付滞港费。”
嵊泗海事处了解到企业具体情况后,2010年10月绿华减载平台正式投产时,就派出了专门人员,常驻于海上减载平台,24小时提供办证服务,每年至少能为企业省下350万元的办证成本。“他们除了做好办证服务外,还把我们的安全监管也作为‘分内事’了。”庄海凌说,对企业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就在今年的3月27日,德国籍的集装箱船“SANTA KAFAELA”锚泊在绿华减载平台35KV海缆的电子围栏内,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平台的用电安全。“如果海缆被钩断,对于平台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亏得海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协调,外轮换了泊位。”
据介绍,2009年11月,当时减载平台尚在试运行,就发生过船舶锚泊把海缆钩断,造成平台整整停电32天。
翻出《绿华海上散货减载平台装船侧船舶安全靠离泊方案》,庄海凌说,这个方案正是在海事部门的帮助下完成的。当时,海事部门主动介入,根据减载平台周边海域的气象、潮汐、海流等水文情况,结合接载二程船的船舶资料和平台实际运作经验,邀请专家对绿华减载平台装船侧船舶的安全靠离泊进行论证,现已成为减载平台上的安全管理重要制度。徐祝君/文 徐伟/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