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助涨因素熄火,未来房产增值靠什么?

  • 来源: 和讯网
  • 2017-10-17 10:05:02
  • 人气 786

       房价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

  自2016年北京“9.30”新政拉开全国新一轮楼市调控后,一年多来楼市调控政策持续收紧且“药效”明显,热点城市全面停涨,成交持续低位徘徊。

  与以往单一抑制需求端不同,新一轮调控在供给侧(加大土地供应,发展共有产权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同时发力,楼市调控正逐步向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过渡。

  “饥饿式供地”与“宽松的货币供应”,这两个此前多轮房价大涨的主要推手正在转向,中国房价“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恶性循环将不会再重演。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房产不再具有**价值?未来房产的增值保值要靠什么?

1

  五年地产调控回顾

  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一直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取向。

  回顾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楼市调控“新国五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机性购房。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众多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政策,收紧限购。

  紧缩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15年。由于三四线城市深陷高库存泥潭,且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2015年“3.30”新政放松了调控政策,降准降息密集出台。

  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二线热点城市迎来了房价的飙升,楼市走向疯狂。

  此背景下,紧缩调控势在必行,2016年北京“9.30”新政拉开了这一轮全国楼市调控加码的大幕。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成为时至今日房地产调控的总纲领。

  据链家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全国范围内有近60个城市被纳入调控范围,126条限购政策,166条限贷政策,其中北京、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有4轮及以上的政策加码。

  中国房地产开发市场由黄金时代转向白银时代,告别粗放型的高增长、高利润成为共识,炒房时代也随之落幕。

  新五年地产方向预测

  尽管楼市调控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放松,也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人们对10月18日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对地产会作出什么样的表述,还是倍加关注。

  市场普遍预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会有进一步的表述。此前,在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已经释放了消息。

  深圳(楼盘)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轮廓已眉目渐显:

  一是土地供应环节最重大的革新,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破冰”;

  二是租赁崛起,“租售并举”的住房新制度,堪比1998年“房改”的重大制度创新;

  三是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也是住房供应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同时认为,自2013年正式提及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立法等手段逐步建立长效调控机制后,本届政府自上任以来已经在进行各方面的调整。

  预测本轮楼市调控政策预计持续到2018年的三季度,到2018年年底本轮市场很难有大幅反弹,基本处于调整期或调整后的平稳期。待楼市长效调控机制2020年左右正式建立并落地后,楼市将正式进入存量房时代。

  未来房产增值保值靠什么?

  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

  首先,尽管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白银时代,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但房产仍然是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理想选择之一。

  **性是房地产的天然属性,房地产**可能被限制,但不会被消除。行业同样存在共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好日子至少还有10年。

  中国城镇化率才57.35%,户籍城镇率41%,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镇化进程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产仍有**价值。

  其次,在我国房地产从增量开发向存量持有阶段过渡的背景下,房屋的增值保值成为关键,而物业管理不再仅仅是售后服务,也成为房屋保值增值的强大支撑。

  好的物业管理可以提升不动产的市场价值。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在北京同样一个区域、同时期的二手房物业,物管优质的小区售价最多能比普通小区单价高出15%。

  物业管理体现出的不动产增值保值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看重。帮助业主不动产保值增值,也成为多家大房企物业的第一要务。

 

...

舟山丁丁好房微信号

嘉诚搜房(jc86.cn)官方微信,为您提供舟山全市最新最全最优惠的房源信息,让您买房省时省钱更省力!定制私人服务,帮助购房者解答购房疑问,快来关注我吧!


相关阅读






 


舟山房产网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了解舟山

舟山市嘉诚房产置业代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05-2012

浙ICP备13035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