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争议不断,每个人有自己的结论和观点,难以形成共识,房地产市场几乎成了“既无真理又无真相”的一个领域。
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性顶层设计的缺失,缺乏真实数据,缺乏对市场客观的估计和判断,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
调控一直处于被动的“堵”的状态,堵完这里堵那里,年年堵,很被动。
【中国房地产时局系列观察之二:政府的认识在变化】【丁建刚房产咨询】
顶层设计到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模式:
现行的土地出让模式,即政府独家垄断,招、拍、挂,价高者得。虽然备受争议,但是还是有其合理处。或者说是1994年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税制以后,能够找到的一个维系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唯一可选道路。
现在需要评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如果没有,那所有的框架设计就要沿着这条路继续下去。
二、寻求去房地产去投资化的办法
通常有以下几种办法:
1. 房产税
现阶段无论是立法程序、技术手段、统计、评估的巨大工作量,甚至由于土地没有私有化,连征税主体都存在争议的前提下,困难重重。
2. 资本利得税
相比房产税要简单很多。个人所得税有立法,只要适当调整税率,用累进制,随持有年数增加而递减的方式即可。可操作性较强。
3. 限购
如果其他手段出台较难,也可考虑限购的办法。每个家庭限购2套有一定道理。(但对外地人禁购没有道理,涉嫌违反宪法和人权,是户籍歧视)。但应该立法,至少制定国务院条例。
三、房地产开发的融资途径
这涉及解决开发资金来源的重大制度安排。降低单一从银行贷款而产生的风险,引导分流社会和民众资金投资于开发,而不是投资于购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迄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建设。
四、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建设模式和准入准出机制。
保障面、准入准出机制这些是基本制度。
有了这些制度才能让低收入家庭等得安心,买得安心,住得安心。
彻底解决最底层的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当然,还有诸如中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等等大的方向性选择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最重要的依据是数据。现在各种各样的数据满天飞,有些甚至非常荒唐,但照样可以大行其道。
比如,有人称全国有6600万套空置房,来源是国家电网的电表数据,我曾和国家电网新闻处核实,根本无此事。而据民生银行刚刚发布的《2011中国地产金融蓝皮书》,1998年至2011年间,全国累计销售商品房也只有4807万套,而6600万套空置的荒唐数据仍屡被引用。
应该由专门、专业机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尽快设计出一套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道路的顶层框架,方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