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记者点评:
降价补偿“暗战”迭起
一边是开发商为了促销轰轰烈烈地降价,另一边则是老业主看着资产缩水心一阵阵地疼,让围观的购房者心生犹豫。为尽快结束购房者“举棋不定”的观望情绪,一种没有法律依据、被业内同行视作“坏规矩”的做法——“降价补偿”,近期在杭州盛行起来。推出这一做法的大多是前期去化不多的新推楼盘,在龙年进行新一轮大幅降价的同时,对之前下单的老业主做出各种形式的差价补偿。先例一出,几个楼盘立刻跟进,引起了房产业界与购房者的同时瞩目。众多开发商害怕这种补偿会成为惯例,让本就含泪割肉的降价行为雪上加霜,而降价楼盘的老业主更是羡慕嫉妒恨,纷纷奔走相告,希望通过自己的维权行为也能争取到补偿的待遇。
话题
开发商边降价边补偿老业主
价格战外是开发商和老业主的“补偿暗战”
2月9日,率先打响龙年价格战的城北楼盘方正·荷塘月色,在宣布降价的同时宣称将对老业主进行全额差价补偿。荷塘月色均价从去年首开时的15800元/平方米直降四千至11800元/平方米,户型全部为90方,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之前已售34套,以此来计算,老业主们将一共获偿1224万元。据了解,荷塘月色老业主得到的补偿多在20万-30万元之间。
赵先生是荷塘月色的老业主之一,他买了一套90方的边套房源,原先总价约为150万元,这次最终能获得29万元的补偿。“补偿方案是按照降价后同样楼层的边套或中间套房源价格来计算差价。像我是公积金贷款的,先改合同,再改按揭,补偿款现金拿一部分,按揭总额再减去一部分。”对于这样的结果,赵先生表示比较满意。
“这周正在忙着和老业主签订关于补偿金额的承诺书,下周开始办理具体手续。”荷塘月色营销总监冯戎介绍说,由于还没进行具体统计,整体补偿数额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预计为一千多万元。
在荷塘月色摇号“夜光”一天之后速度跟进的附近楼盘华盛达·阅城,其降价则遭遇了来自老业主的不小阻力。阅城去年8月首开时价格约为16600元/平方米,降价后均价为12500元/平方米,透明售房网显示此前已售156套。
经历近一周的双方拉锯后,开发商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让步。20日,开发商发布《致华盛达·阅城业主的公告》称,将对至今为止一次性付款及按揭贷款已获发放的业主,每户赠送一个地下车位。据悉,符合这一赠送要求的购房者户数达到了156套的四分之三左右,以15万元/个的车位原价来计算,华盛达将付出总价值达约1755万元的代价。然而对于开发商的这一举措,阅城的部分老业主并不买账,“我们想补差价,这个车位远不够补偿我们的损失”。
同是20日,青枫墅园继阅城之后在当天晚上发布官方微博称,降价后将补偿老业主地下车位一个(按10万元/个计),其余差额以现金方式补偿。据了解,青枫墅园该批房源此前售出30多套,预计补偿数额将达800多万元。
探究
怎么样的情况下开发商会选择“降价补差”?
开发商之前卖了多少,直接决定补偿与否
龙年的这第一轮降价潮来势汹汹力度很猛,但和去年下半年行情不同的是,此轮降价潮降价幅度很大、明降多过暗降、房源续推多过首度低开,由此也引发了为数不少老业主的不满和“维权”。一时之间,降价补偿成为杭城楼市热门关键词,该不该补、补多少、怎么补,也成为目前横亘在降价开发商和老业主之间的纠结命题。
从购房者角度来说,房价大幅跳水,资产大量缩水,首付打了水漂,心疼肉痛在所难免,如果能让开发商进行一定的补偿甚至全额补差,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但从开发商角度来看,降价已是情非得已,补偿又涉及一大笔钱,说起来也是苦不堪言。“按照现在的行情,降价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还得大降,不然照样卖不动,为了生存,你能不降吗?降了吧老业主就来围住售楼部讨说法,严重影响正常销售,总得安抚一下吧?一来二去,本来按照合同约定开发商是可以不补偿的,但往往无奈之下只能进行补差,买方市场下开发商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一位降价开发商向记者大叹苦经。
“开发商降价补偿,补多少、选择怎样的补偿方式,完全要视其具体销售情况而定。一方面,要看该楼盘之前销售了多少房源,去化量越小,去化比例越少,补偿起来压力越小,相对于还没实现的大量销售额而言也越合算;另一方面,补偿的总标的额大小也是关键因素。”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以荷塘月色为例,去年9月首开时推出5号楼共223套房源,其中已售34套,可售189套,该楼盘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户数为997户,以此来计算,之前的已售套数占整盘比例仅为3.4%。同时,按降价后均价11800元/平方米、推出的160套90方房源售罄来计算,楼盘降价后将能回收约1.7亿元,而老业主差价补偿总额约为1224万元,赔付比例为7.2%,这样以小头换大头的生意,自然还是合算的。
再来看阅城,去年8月首开时推出12、13号楼共369套房源,之前已售156套,而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万方,总户数700户,已售比例达22.3%。首期已售房源占到了整盘的近四分之一,也因此阅城最后作出的让步是赠送车位,即便如此,该批车位总价值也达到了1755万元。此外,阅城降价房源尚未开盘,最终能够销售多少在现今降价效应不断递减的状况下并不好说。
由此可见,降价后补不补、补多少、怎么补,开发商心中自有一本账,一切说到底也仍是由经济杠杆来决定的。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称,一般楼盘卖了四成以上再降价的,基本上不可能再补偿老业主,补了就亏了。
降价补偿潮席卷全国,更多的是广告效应
从去年底开始,全国范围内就有超过30个楼盘开始推出降价补偿计划,短短几个月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迅速蔓延至青岛、合肥、成都等二三线城市。
去年最受瞩目的“降价补偿”个案要数上海的明星楼盘——星河湾,当时星河湾在上海的两个项目宣布降价,开发商号称准备了6亿现金进行补差。据悉,去年7月星河湾二期开盘均价75000元/平方米,而后均价降至60000元/平方米,前后相差15000元/平方米左右,星河湾给约400名老业主进行了补偿。在“6亿元”的保障下,新老业主一扫阴霾,纷纷下单。据了解,优惠活动当日收缴定金就达几亿元,而要差价补偿的业主必须在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按揭手续,或完成付款,只有符合这一“门槛”的业主才能最终拿到补偿。对星河湾开发商来说,放弃一部分房款,但获得了大量资金的回笼,还有免费广告和好名声。
激辩
是一种短视行为还是对购房者的心理安慰
不顾市场规则,是一种短视行为
“按照法律要求和契约精神,地产商并没有责任与义务赔偿老业主。”一位本地开发商就不赞同“降价补偿”的做法,“从宏观层面看,这种做法是违反了市场规则的,如果房价跌了开发商要补偿,那么房价涨了是不是要购房者再付钱给开发商?另外,这种做法也只是短期内有效,如果下行通道长时间持续,开发商不得不进行第二波、第三波更大幅度的降价,那到时现在这批买房的‘老业主’怎么办?所以,‘降价补偿’是一种短视行为,更像饮鸩止渴。”
“降价补偿”只适合个别公司
有了“降价补偿”的范本,购房者自然以此为依据讨说法,让开发商参照着补偿,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房企而言,根本吃不消补。一位同样被降价与补偿所困的开发商说:“这次推出为老业主全额补差价的楼盘都只卖了30多套房子,量少,所以可以承担这笔费用,如果前期去化房源是三四百套就吃不消了。而且本土公司一两个楼盘也还可以补,如果是全国性开发公司,这么多项目都要降、都要补,怎么可能?这种做法只是在特定的节点适合个别公司。”
短期内盘活潜在购房需求
其实,把“降价补偿”这个话题抛给开发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已经做出“补偿”行为的有一肚子苦水要倒,一定程度上也是老业主砸盘维权倒逼所致;而至今还在犹豫要不要补偿的开发商则选择三缄其口,内心纠结自知。一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营销策略的确在短期内给了购房者一颗定心丸,有效盘活持币‘举棋不定’的潜在购房需求,在开发商以活下去为大前提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可以促进销售,加快资金回笼,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补偿不在于多少,是对购房者的心理安慰
曾经在2009年楼市低潮起被开发商补偿过差价的王女士认为,有得补当然好,开发商这一行为更多的是对购房者的心理安慰。“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当时也出现了大幅降价,但对我们这些以自住为目的的购房者来说,倒没硬要开发商补偿,鉴于其他组团业主的压力,开发商最后还是补偿了。我那套毛坯房补了300元/平方米(装修券,可以换购家电或装修材料等)外加一个精装修阳台,虽然总价算下来和楼盘的降价幅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给我们这些老业主情感上一个安慰,也不至于被其他人看成买贵了的‘冤大头’。”
“降价补差”:是良药?还是毒药?
在降价之后,迫于业主压力,阅城终于表态补偿老业主,双方之间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昨晚,临平楼盘野风·启城也宣布加入补偿大军。再加上荷塘月色、青枫墅园的“补差”行为,有人说,老业主的“维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也有人说,在开了这样的补偿口子后,市场降价行为将受到一定压力。
● 现象
“降价补差”接二连三
该批开发商向老业主“补差”的行为无非三类:直接补差价,送车位,以及补差价与送车位的结合。
首先给出承诺与回应的是方正·荷塘月色,公司方面已开始着手办理对老业主的赔偿手续。据悉,荷塘月色此次开盘均价为11800元/平方米,与之前的售价相比约打了7折;老业主们将获得全额补差,收到的补偿多在20-30万元不等。
随后跟进的是与荷塘月色毗邻的华盛达·阅城,而相比于前者的主动赔偿,阅城的赔偿行为则是在饱受老业主困扰后的被动行为。此次阅城推出200余套均价12500元/平方米的特价房,较此前推盘价格有3000-4000元/平方米的跌幅,为此引发老业主不满。最终华盛达房产作出让步,承诺将向部分老业主赠送一个地下停车位;但约订了签约时间,若逾期则视为老业主自动放弃。
余杭区仓前的青枫墅园则在官博中公布了对于老业主的补偿消息:“补偿地下车位一个(按10万元/个计),其余差额以现金方式补偿。”至此,该三个楼盘的“补差”行为,首次撕开了杭城开发商因为降价而给予老业主补偿的口子。而昨天宣布将对老业主进行补偿的野风·启城则尚未给出具体补偿方案,仅表示“与老业主一路同行”。
而在全国,早有开发商向补偿老业主的案例,最著名的便是去年下半年星河湾的补偿之举。总额6亿元的降价补偿,不但在星河湾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也创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差价补偿的最高纪录。
● 深入
损失小钱赚回大钱
实际上,每一个动作的背后自然存在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会决定补偿给老业主?在开发商们用“基于对业主的同情与理解”这样的声音回应时,记者也替这些开发商算了一笔账。
据透明售房网在宣布降价之前,荷塘月色共拥有老业主34位。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荷塘月色对老业主的全额补差总额逾千万元。与此相对的是,2月15日晚,荷塘月色此次推出的160套特价房源被预订一空;初步以约11800元/平方米的价格、9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来看,倘若全部成功转化为成交,开发商方面的最终收入可达1.7亿元。
投入的1000余万元在产出的1.7亿元面前可谓杯水车薪,方正的这笔生意做得不亏本。
有着同样道理的是青枫墅园。以4000元/平方米差价所对应的金额来计算,每户的赔偿差在36万元左右;减去价值10万元的车位价格,每户可获补差26万元左右。据了解,青枫墅园前期业主也仅约30位,因此此次的投入补偿金额约780万元,开发商只需后期卖出13套房子便可收回此次投入。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车位的销售价格远远超过了其实际建造成本价,因此,像青枫墅园与阅城这样“补车位”的行为,更难界定其具体成本。
不难看出,开发商赔偿老业主也有着其特殊性,并非所有开发商都愿意承担且能够承担。某板块大盘的开发商就曾向记者透露,称自己倘若降价,“赔不起也伤不起”:“我们前期已经卖掉千余套房子,要是那么多业主一起来闹,一起要求赔偿,那可怎么办啊?所以我们直到现也没敢降。”
● 延伸
降价恐房闹
开发商另寻出路
“不降价,怎么卖房?”有开发商直言,现在除了降价外,似乎已经没有其他可以赢得市场的方式。于是在一些开发商“明降”的同时,不少开发商也选择了“暗降”。
一位购房者在看了滨江板块的天阳·半岛国际后告诉记者,自己看中了一套位于5楼的房源,“86平方米的三房两厅两卫,送一个阳台,说是16000元/平方米,价格还可以再商量。我觉得很实惠。”据悉,半岛国际于去年下半年开盘时的均价为21000-22000元/平方米。尽管天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售价最低也在17000元/平方米左右,但购房者的现身说法不难表明半岛国际价格松动的事实。
同样出现暗降的还有寰宇天下。有购房者告诉记者,销售人员透露,寰宇天下将新推出一批房源,不少单价在20000元以下。“由于项目分为相对独立的几宗地块,此次会将降低其中几幢楼的成本,部分窗户、外立面的材质也将作出改变。”该购房者说。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开发商找出了另一条营销思路。广宇·上东城销售负责人姚国高表示,接下来,上东城会推出一批准现房:“三期上东名筑将推出83-130平方米的房源,今年底左右就可交付。”据了解,上东城目前在售价格13000-14000元/平方米,而周边新盘售价多11000-12000元/平方米。以现房的方式“用时间换金钱”,对于不少急于购房的客户而言也颇具吸引力。
● 影响
“补差”或引发连锁反应
“补差”行为自然产生了连锁反应,其中诸多老业主首当其冲。
“相当满意,开发商这样的做法还是很不错的。”获得赔偿的荷塘月色老业主唐先生说。
“也有不少人来售楼处继续闹,嫌只送车位不够,依然坚持要求全额补差价。”华盛达营销总监蒋琛说。
“我们对老业主表示同情,但这并不受法律支持。”浙联律师事务所主任戴和平表示,从法律上说,开发商在完成了商品房交易后,没有责任与义务为购房者承担风险,因此老业主的赔偿要求实际上并不合理。
与此同时,市场中的观点则闹得更凶。此举对开发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调控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是否给其他降价楼盘带来压力?
记者向一些曾经产生过“房闹”的项目做了了解。一楼盘相关负责人坦言,在近期这一轮楼市补偿方案出台后,自己项目的老业主也有再度登门讨说法的行为;而另一楼盘的置业顾问同样表示,近几天有不少老业主急电置业顾问,询问是否会考虑补偿。不难看出,这一批补偿方案对于其他项目的老业主也产生了一定刺激。
“合同里没有此条规定,所以我们不会作出补偿回应。”近日,保利·江语海、香槟国际宣布推出特价房,当被问到是否考虑给予老业主补偿时,销售负责人丁浩如此表示。丁浩同时坦言,保利方面也做好了老业主再度维权的准备。
“开发商方面的压力肯定是有的。”双赢置业机构总经理章惠芳分析认为,“但开发商即使不补偿,也要做好良性沟通,毕竟购房者买房也不容易。”
“降价补差”是否会成风?
在近期新浪乐居作出的一项调查中,“调控继续,降价是大势所趋”成为了多数受访者的观点,占比高达66.7%。倘若楼市持续走低,降不降?怎么面对老业主?就成为棘手的市场话题。
“不降价,房子可能会有价无市。此时开发商必须如实判定企业自身情况,若还能屏住过冬,那就可以坚持下去。”章惠芳说,“但一旦决定要降价,必须建立在降价后的销售结果预判上,衡量补偿带来的投入产出比,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正如著名房产评论员丁建刚所说,替老业主“补差”实属个体行为;尽管已有开发商开了先河,但补偿行为无论放在杭州还是全国市场来看,都不是固定模式,多数开发商还是没有作出回应,因此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
是否不利于房价理性回归?
此前有业内人士评论称,2008年,上海、深圳等地也发生过开发商降价后补偿老业主的事件。尽管开发商降价补偿的范围通常不大,但随后都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产生了微妙影响,有助于市场形成“房价是调不下去的”看法。
“但是,如果认定开发商补偿老业主价差有干预市场经济的嫌疑,相关部门就要维护只降价不补偿老业主的开发商的权益。否则,市场秩序会变得混乱。”该业内人士说。
“在我看来,相关部门一般不会出面表态,宏观层面也不会过多受到影响。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取决于市场行为,即开发商如何计划后期动作。”合创地产机构董事长毕明辉如是说。
扶一把,胜在姿态够美
胡灵波
开发商主动补差价,原意不过想多少抚慰那些“受伤的心”,只是,售楼处表情愤怒的前业主们,表达出并不乐意接受这样的示好;而深感压力的同行,似乎也不尽能给予理解。
好人不易做。如此看来,降价又补差的开发商,好像真的吃力又不讨好。尤其让人纳闷的是,这件看上去照顾他方情绪和利益的好事,甚至得不到舆论的支持,被认为过于“娇宠”购房者,有不良示范效应。
老拿着契约精神来说事的,我想大抵都是从这个产业链吃香、喝辣过的,要不然,就是早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房产原始积累的,练就了对几十万元的资产变化无动于衷的本事,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刚需人士遇到房价大缩水,就忍不住要气急跳脚的行为。
房子这种特殊消费品,本来就不能同商场、卖场里的消费品类比。前者,是用来长久居住的,后者,不过是用完就扔、被快速淘汰的。所以,商场打折来势再凶猛,也比不得房价缩水来得心理冲击力强。一套两三百万的房子,有可能倾尽了几代人血汗钱,买房的人日盼月盼等着房子交付,谁知买了可能不到几个月,房子还没住进去,总价就先缩水了二三十万元,换位思考,我们谁又能做得到真正的心平气和?即便没有去售楼处打砸的勇气,只怕心底也恨恨地将这低落的行情和不预先告知降价的开发商剥了层皮。
可能又有人会跳将出来说,股市亏钱,怎么没见人去打砸上市公司?拜托。股市本就是一个投资性市场,各家证券营业所墙上最醒眼处,都挂着大大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开户前,人家要你签的文本中,就包含了风险须知、风险测评书、风险揭示书等等提示性条款。那么,我们的楼市,在购房者下单之前有可有过“入市须谨慎”的警示?在签购房合同时可有房价风险须知的条款?
抛出“愿赌服输”说法的人,我想,大概就是把将楼市等同于股市了,把房子等同于纯粹的投资品了吧。让购房者拿出楼盘涨价后盈利的人,出发点就把购房行为完全等同于投资行为了。可能还有人要说,既然是自住,何必讲究涨跌?这又有点强求购房者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圣人境界了。谁都知道,这些年房价的飙升,只能以畸形来论,若非如此,中央也不会下猛剂而治。不理性的打砸行为固然不足取,只是,短短数日之内资产锐缩的人,连嚷嚷的权利都要被剥夺,只怕也是太残忍了些。
个人认为,降价又补差的开发商,好似就比那个看到老人倒下去扶一把的路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看见倒在路上的老人,你无视地走过并不触犯法律,但是,从道德意义上来说,我们似乎更愿意看到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人伸出手来,扶老人一把,至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温情尚在。
在市场处于上升通道时,楼盘不断加价,房企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在如今这样一个下调空间,降价补差价尽管略显迫不得已,但是,打出这样一张情感牌,能够让老业主们挽回些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还能得到些心理慰藉,降低对项目未来的贬值预期,到底是件值得肯定的事。
其实,对降价补差价的开发商来说,也不全是牺牲,看起来是当前的销售利润减少了,但是在楼市几乎陷入“死结”的情况下,这样一种战术上的先机,或将带给潜在的购房者更多的心理暗示。
补不补差,要看各家房企具体情况,我们不能去强求房企都做“活雷锋”,伤筋动骨地去补差。不过,对那些降价补差的,我们也别再拿“可能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的话去伤人。好歹,人家这么做了,总比冷冰冰地回应,“商品房买卖属于市场交易范畴,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合同,应该按照合同予以履行。对于市场价格波动,购房者应该自行承担价格风险。”人性化多了,有人情味多了。
补差价,是一种姿态,胜在够美。
楼市怪胎
方张接
2008年9月,九堡魅力之城首开楼盘降价之先河,引发众业主怒砸售楼部,闹得满城风雨。万科以一人之身顶住万千压力,为购房者奉献了一堂风险教育课。不料,时间已过三年,意欲降价自救的开发商,依然还需面对同样的“打砸售楼部”之困扰,而不得不祭出“差价补偿”的无奈之举。市场进步之缓慢、楼市之特殊怪象,让人心生悲哀。而人性化与道德感包装下的“差价补偿”,实乃市场经济下的一大怪胎。
船小好掉头,无论是方正荷塘月色、还是华盛达阅城,以及青枫墅园,共同的优势在于:个盘、且已售房源甚少,于是为了避免势必会出现的老业主责难之压力,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在降价甩卖的同时补偿由此造成的老业主的损失,既回笼了资金又维护了品牌形象,大家皆大欢喜。
企业行为,本身无可厚非。至少从道德层面,应该给予肯定。但是,道德上肯定了也就罢了,站在行业角度还是应该投上否定的一票,更要警惕其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毕竟,这并非是企业主动而为的慈善之举,而是无奈为之的下策,尤其是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规则而言是无益的。
万科是第一个针对降价退房“维权”事件发布严正声明的开发商,对于前期业主提出的退房、经济补偿等要求,万科坚决拒绝。此前,龙湖、中海、绿地等在上海遭遇了同样的降价维权事件,也并未做出“补偿”行为。难道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的道德血液比人家少吗?作为行业的领军集团,他们对品牌形象的爱护会更甚于小开发商,他们对业主的忠诚度更为在乎,他们也不傻。无非是,盘子大了,差价补偿成为了一件无力而为的事情,而且,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们,更有责任与义务来维护这个行业的市场秩序与契约精神。
即便是那些最凶的“房闹”,其实心里也未必不了解合同与契约精神,但是眼观今日的楼市,要求退房、赔偿的呼声依然此起彼伏,誓死维权的横幅还是频频出现,在这过程中,“差价补偿”的行为其实起到了间接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开发商补偿老业主价差,某种意义上就是让购楼者敢于高位出手,因为即使房价降了也有商家“补偿”。这实际上是给市场一个不怕降价的信号。其次,这是对购楼者不理性行为的维护,客观上鼓励了砸售楼部的行为,让人觉得房价跌去冲击开发商或有关部门就会得到补偿,或者以此为例要求开发商或政府补偿,这其实扰乱了市场经济乃至社会秩序。
来自政府的声音也没有站在索取补偿的业主这一边。去年10月,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此问题发表看法,认为如果在购房合同执行中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而如果业主们走法律途径,除非购房合同上买卖双方有约定,在房价下跌时可以退房或者退款补偿。否则,业主的这种诉求缺乏合同依据。2008年房价下跌的时期,各地都曾出现因房价下跌引发的业主诉讼案例。而颇具讽刺的是,这些纠纷最后都因房价上涨而消弭,当房价再次上涨时,业主们反而希望是自己败诉。
当然,如今楼市,降价已然成风,新人笑,旧人哭,新购房者欣然入市,老业主们却心如滴血,这就是市场。情感上固然可以理解,“差价补偿”却大不必为之,别忘了,“差价补偿”是“弃约”而不是“契约”,是市场怪胎而非企业慈善。
我所认识的华盛达·阅城的绅士精神
李坤军
华盛达·阅城出公告那天,事实上,他们的销售中心还是被一些老业主围堵着,继续表达着他们的愤怒与不足。当然,在此之前,通过电话沟通,也有很大一部分老业主以一种愉悦的方式接受了开发商的解决方案。很难直接表明,继续闹的和已经接受的这两个群体,孰是孰非,在一个个事关个体切身利益的诉求面前,什么样的表述或许都不为过。正如一位朋友所言,当你倾其全力与一套房子厮守终身,甚至不惜押上自己下半辈子身家性命之时,房子早已超出房子的范畴,而上升为一种成家立业的起点、庇护家人的职责,甚至是家国文化的图腾。
这真是一种万般纠结的表述,一方面是禁不住为开发商叫好的,从契约的层面看,华盛达·阅城本来是用不着来做出任何补偿的,毕竟等到市场转暖,房子价值上升,房东是不可能与开发商来共享上涨红利的。而从绝大多数开发商的做法来看,除了同一区域的荷塘月色外,似乎也没有听到太多有关补偿的先例。有人说,华盛达·阅城是被逼的,我倒觉得这是他们真心实意地在探求一条解决之道,以我们这个社会最为倡导的一种“和谐”的方式。从规模来看,华盛达·阅城这次的补偿对象,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任何一家开发商在面对多达156户的补偿诉求时,都应该会有一种本能的退却,华盛达·阅城能勇敢站出来,需要的是一种利益的舍弃,更需要的是一种说服自我的勇气,尤其是在开发商普遍陷入一种销售不畅资金紧绷的当下。
另一方面,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房闹”同情者,这一方面是缘故我所见识过的太多“房奴”生活的窘迫,他们过早熄灭的人生梦想以及生活追求,就像曾经的一位朋友所说,做了房奴后,你甚至连反驳老板的勇气都没有了,因为你太需要保全眼下的这份活为明天银行的按揭催款电话做铺垫,人生的所谓价值只有在每月将按揭款如数打入银行账户时才有所苏醒。另一方面,是我不太认同所谓的市场调节,这次房价的下调,更多的是行政手段的施效,换句话说,并不是纯粹市场的因素导致老业主资产的缩水,因此,完全用市场的波折来堵塞其正常利益的诉求,并不可取。我是赞成调控的,因为不调控,我们的市场将更加失控。但这些购房者,绝对是受损者。当他们被迫为调控带来的阵痛埋单时,他们是受损的一代。
说的高尚点,开发商和老业主都具备了自我牺牲的精神,但当这两种牺牲精神碰撞在一起时,迸发出的却是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无序和混乱,这有种嘲讽的意味。开发商过于小气吗?显然不是;老业主过于贪婪吗?也显然不是。明明都是受害者,却还要在拳打脚踢之余论出个输赢,没有比这更荒谬和无奈的事了。赢家在哪里呢?
华盛达·阅城方面说,写他们的稿子就围绕着他们的项目说事就成,千万别把他们树为一个榜样,别给同行添堵,华盛达·阅城还补偿得起,很多项目就难说了。这比补偿本身还来得让人感动,他在让自己活下去的同时,还能兼顾整个行业的生存,具备了十足的绅士精神。不管愿不愿意,后来者还在延续,青枫墅园甚至更进一步,要是项目利润尚可,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补偿出现,毕竟当下买你们房子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刚需客,也应该八九不离十了,而他们在房子之外,还需要承受更多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