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神话”背后的一字之差

  • 来源: 杭州网
  • 2017-04-26 15:39:31
  • 人气 262

       中国楼市再次进入政策与市场博弈的敏感期。

  然而不断加码的严厉调控之下,一线城市房价何去何从,仍是未定之数。至少在当下,“京沪深房价永远涨”依然像一个从未被拆穿的神话。通胀预期下的资产配置恐慌、户籍控人政策背景下购买“船票”的焦虑心理,导致京沪深楼市资金汹涌、需求旺盛,成为喷薄难抑的“活火山”。

  “京沪深房价永远涨”的神话何以能一直应验?

  价格是市场供需的信号和表征,当一种价格只升不降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市场供需本身出了问题。在京沪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只追着眼前萝卜却永远也咬不到的驴。涌向京沪深的人和资金,总是比房子的供给多。

  在笔者看来,“驴咬萝卜”困境之所以发生,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口流动政策导向与市场选择之间的根本性背离。当“京沪深房价永远涨”神话牢不可破之时,更多的四五线城市、小城镇却深陷在新房供给过剩、房价提振乏力的漩涡里。冷热不均的背后,正是“城镇化”政策导向的南辕,与“城市化”市场选择的北辙。城镇化,力图使人口流动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更为均衡;城市化,则代表了一种吸引更多人口向大都市、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一字之差,格局却有天壤之别。

  记得在2013年初,“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曾红极一时,“从土地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几乎成为彼时地方政府官员的口头禅。然而人的流动并非政策可以规划和设计。由于当前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仍然没有摆脱“金字塔式”的差序分配格局。行政层级更高的大城市,集聚了更多优质的医疗、教育、养老、文化资源,“用脚投票”的大多数个体,自然不会做出逆向的选择。

  同时,当生产要素成本抬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增长就愈发依赖创新。而只有集聚程度更高的城市,才能提供创新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也只有这样的“知本经济”和“智本经济”,才能支撑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又会反过来吸引更多人涌入都市,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

  由此观之,无论是基于行政逻辑的公共资源配置,还是基于市场逻辑的产业升级路径,中国当下吸引更多人口在三四线城市、小城镇集聚的土壤并不丰沃。而大都市、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小城镇的“虹吸效应”,却在持续释放。

  一边是理想化的政策导向,一边是现实中的自发选择,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

 

...

舟山丁丁好房微信号

嘉诚搜房(jc86.cn)官方微信,为您提供舟山全市最新最全最优惠的房源信息,让您买房省时省钱更省力!定制私人服务,帮助购房者解答购房疑问,快来关注我吧!


相关阅读






 


舟山房产网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了解舟山

舟山市嘉诚房产置业代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05-2012

浙ICP备13035785号